爱廉说 | 言必有防 行必有检

    【打印正文】 日期:2023-01-20 09:52    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   浏览:33714    

图为《群书治要》刻本书影。 (资料图片)

君子口无戏谑之言,言必有防;身无戏谑之行,行必有检。

——《群书治要》卷四十六《中论》

《群书治要》卷四十六《中论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君子口无戏谑之言,言必有防;身无戏谑之行,行必有检。言必有防,行必有检,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,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。是以不愠怒,而教行于闺门;不谏谕,而风声化乎乡党。《传》称‘大人正己而物正’者,盖此之谓也。”“君子口无戏谑之言”,“戏谑”是开玩笑。“行必有检”,“检”,约束。“黩”,亵渎,即轻慢、不恭敬。“愠怒”,恼怒、生气。这段话的意思是:君子开口不说戏谑玩笑的言语,说话必定有所顾忌,自身没有戏谑玩笑的行为,行为符合礼节。言语有所顾忌,行为符合礼节,即使是妻子家人也不敢因亲近而无礼,即使是朋友也不敢因熟悉而轻慢。所以君子不用严厉训斥,靠身教就能影响整个家族;不用劝谏讽喻,因良好的风气就能教化整个乡里。《孟子》中称赞圣人端正己身,而身边的万事万物也会随着端正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

言必有防,行必有检。如此,亲友乡邻便不会轻佻浮薄。与人交往,我们更要懂得谨言慎行,守好防线,以清风正气润化人心。

汉代扬雄在《法言·修身》中提出做人应取四重,“言重则有法,行重则有德,貌重则有威,好重则有观。”即重言、重行、重貌、重好。可以说是对“言防行检”的最好注解。

“言重则有法”,一个人言语庄重,则体现法度、合乎原则,他的言语也会为人所效法。言语庄重,就是“口无戏谑之言”,开口不说玩笑的言语,以及“言必有防”,说话一定有约束、有顾忌。《弟子规》中有很多关于言语的论述,譬如“奸巧语,秽污词;市井气,切戒之”“凡出言,信为先;诈与妄,奚可焉”,要求言语之中不要夹杂污秽之词,即不要说容易引起人邪思邪念的言语,也不要巧言令色,说一些虚浮不实、奸诈取巧的花言巧语。凡是外貌伪善但没有内心仁德的巧言,以及不诚信的、欺骗人的言语等,都是应该避免的。

孔子以四个科目来教导学生。“孔门四科”首重德行,言语第二,然后才是政事、文学。所以说话特别体现一个人的修养。如果言语得体,可以令人产生恭敬之心,也能使彼此更融洽地交流,相互了解,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和睦。而如果言语不慎,则可能无形之中让别人对自己产生误判误解,影响双方的交往。

“行重则有德”,行为庄重,有所检点、约束,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和修养。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如何是骗不了人的,因为人平时的言语行为形成了习惯,所谓习惯成自然,体现的就是人的道德品行。

《格言别录》中说:“青天白日的气节,自暗室屋漏中培来;旋乾转坤的经纶,自临深履薄处得力。”这提醒人们,一个人的气节是在他独处的时候,逐渐培养出来的,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,他也能做到言行一致,对万事万物有恭敬心。因此不要小看生活中的细节,细节里面有学问,细节决定成败。

“旋乾转坤”,是扭转乾坤的抱负,从哪里开始奠定基础?从“临深履薄处得力”。面对每一个人、每一件事,都能谨慎、恭敬地对待,这样才能够担大事,因为这种谨慎的态度已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积累起来了。正如《弟子规》中所说,“执虚器,如执盈”,要求人即使捧着空的容器,也要像捧着盛满水的容器一样小心谨慎。一个人如果有这样恭慎的态度,把什么事情交给他处理都能让人放心。

《论语》中孔子教导颜渊,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,即视、听、言、动都要符合礼的节度,不符合礼的行为,坚决不要去做,甚至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。一个人的大错误,往往是从视、听、言、动这些小的行为举止发展而来的,看到、听到了非礼的东西,自己意志不坚定,也去参与传播邪道、干坏事,结果便倒霉了。

“貌重则有威”,容貌庄重,让人看到就会感觉有威仪。古人讲究坐有坐相,坐如钟;站有站相,站如松;走也有走相,行如风;甚至睡也要有睡相,要卧如弓。如果一个人的容貌庄重、不轻浮,就会让人肃然起敬,不敢有非分之想。

《礼记·玉藻》中说:“足容重,手容恭,目容端,口容止,声容静,头容直,气容肃,立容德,色容庄。”此为君子容貌之常态。“足容重”,是讲人行走时一定要脚步稳重,四平八稳,这样会令人感觉庄重且值得信赖。古人形容人有定力说: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。”一个人有定力、行为稳重,无论发生怎样的意外,都知道如何应对,不致惊慌失措。“手容恭”,人无论在坐着的时候,还是走路的时候,都要敛手,特别是走路时,要求“起脚敛手”,不能够甩着胳膊,手容要恭敬。“目容端”,“端”就是端平的意思。目要平视,既不要向上也不要向下。有人说话的时候,眼睛乱转,说明他的心思复杂,心眼很多,在不停地动。“口容止”,“止”就是话不要说太多,要适可而止,该说的说,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要说。“声容静”,说话的声音要静,不要大声喧哗。“头容直”,“直”就是不要歪斜,要端正。在跟人说话交流的时候,不要把头侧在一边。“气容肃”,就是气息的声音不要太重,要给人一种均匀的感觉。“立容德”,站立的时候不要倚在一边,一定要端正,不倚不靠。“色容庄”,色容要庄重。孔子说:“色思温,貌思恭。”神色要很温和,虽然神色温和但是容貌很恭敬,这样既令人觉得很好接近,但又不可轻慢,这样就是恰到好处了。

“好重则有观”,“好”指爱好,古人修身养性,爱好都很高雅,很有可观之处,令人赏心悦目。琴棋书画培养了一个人温和、安静的性情。所以高雅的爱好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德行、心性;而不良嗜好,恰恰相反,会摧残自己的身心。古言道:“勿以嗜欲杀身,勿以财货杀子孙。”不良嗜好随时在损害自己的身心,有人好赌,因嗜赌成性,结果赌得倾家荡产;有人好财,贪财好贿,结果到头来一场空。这都是不良嗜好摧残人心导致的。

《春秋左氏传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:晋君派杀手去杀赵盾。杀手在凌晨到了赵盾的家里,看到卧室的门开着,赵盾已经准备好要去上早朝。因为时间尚早,赵盾穿着朝服,恭恭敬敬地坐在那里闭目养神。赵盾这种恭敬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杀手。他想:一个大臣独处的时候,还能这样恭敬,这个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。如果我把国家的栋梁给杀了,那我就是一个不义之人;但我已经接受了君主的命令,如果不完成自己的任务,对君主就是不信。他想来想去,最后竟然触槐自杀了。一个人有恭敬的态度,居然可以起到这样的感化作用。所以德高望重之人无论走到哪里,都受到尊敬爱戴,人们的恭敬心是油然而生的。

《论语》有言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。”德行庄重之人,自然培养出一种庄重端正的气场,这种气场也让周围的人自然而然地生出恭敬之心,进而形成和谐向善的风气。这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处世智慧。年节将至,人情往来、走亲访友逐渐增多,党员干部一定要心明眼亮,言防行检,守好“廉关”,在正言重行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,涵养清风正气。(刘余莉 秦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