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  • 2023-03-20 10:38第一等好事

   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,父母没啥文化,村里大多数人读书也不多,没人告诉我应该怎么读书,都是自己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。但在老家,有一个跟太阳每天升起一样朴素的道理,那就是读书是第一等的好事。乡亲们敬重读书人,都希望儿孙多读书,他们不会说“书中自有黄金

  • 2023-03-07 11:09父亲教我学雷锋

    “学习雷锋好榜样”,这是从我懂事起,就常听父亲说的一句话。我的父亲1953年入伍到沈阳军区,提干后在沈阳军区机关从事通信指挥专业工作,被授予通信指挥专业一级技术能手。作为先进典型代表,父亲有机会现场聆听雷锋做先进事迹报告和忆苦思甜报告。父亲在世

  • 2023-03-03 09:15​人不率则不从 身不先则不信 传统德目的现代阐释(上)

    “国无德不兴,人无德不立”。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。历史和现实也都反复证明,从政者有德行,社会才会风清气正,人民才会幸福安康,国家才会兴旺发达。作为传统道德规范的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,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传承发展而来,每一种德目都有着

  • 2023-01-20 09:52爱廉说 | 言必有防 行必有检

    图为《群书治要》刻本书影。 (资料图片) 君子口无戏谑之言,言必有防;身无戏谑之行,行必有检。 ——《群书治要》卷四十六《中论》《群书治要》卷四十六《中论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君子口无戏谑之言,言必有防;身无戏谑之行,行必有检。言必有防,行必有

  • 2023-01-19 18:04党史上的勤廉故事|刘少奇在农村的一次调研

    来源:广西纪检监察网

  • 2022-12-30 08:36史海一粟丨筑牢立世的基石

    “无信不立,无诚不久”,一语道出无论是安身立命,还是治国安邦,诚信都是牢不可破的基石。春秋时期,鲁国的曾子杀猪,只为了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、诚实待人;晋国的程婴,忍辱含垢二十载,养育赵氏孤儿,只为兑现对公孙杵臼的承诺。这些古人一诺千

  • 2022-12-12 11:22清风丨讲信修睦

  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李彬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《礼记》中的这句话,大意是说,在大道施行的时候,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,把品德高尚、能力过硬的人选拔出来,人人讲究诚信,谋求和睦。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以诚信、和合来调节人

  • 2022-08-03 09:25《手镜》:“脚底正”与“得民心”

    《手镜》原为清代王士禛写给其三子王启汸的一本小册子。王士禛,字子真,号阮亭,别号渔洋山人,世称王渔洋,山东新城(今桓台)人。其为官45载,历经顺治、康熙两朝,宽政爱民,清正廉洁,政绩卓著,是名载史册的清官廉吏,深得百姓爱戴,被康熙皇帝赞为“老

  • 2022-08-03 09:21一念只为民

    “车岭车上天,九岭爬九年。三日三夜三望洋,三支蜡烛过岩洞。”车岭、九岭是福建宁德寿宁县古代交通要道,这首民谣生动描述旧时进出寿宁之艰难。漫漫古道,幽幽路亭,几缕愁思,蜿蜒在历史深处。时光回溯近四百年前,一位花甲老者跋山涉水来到这个“地僻人难

  • 2022-06-16 16:18两个文具盒

    我有两个旧的铁皮文具盒,一个图案是武松打虎,一个图案是齐天大圣孙悟空。每每看到它们,思绪就会回到1975年。 那年我八岁,上小学三年级。一天,数学老师说让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公社数学竞赛,我听后兴奋不已。 比赛那天,我早早起来,母亲起得更早,用铁鏊做

  • 2022-06-15 08:53苏氏家风:人才辈出的文化密码

  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林“一门父子三词客,千古文章四大家。”悬挂在四川眉山三苏祠门口的这副楹联,既道出了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,也暗含着古往今来家道兴盛的文化密码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苏祠时指出:“家风家教是一个

  • 2022-05-20 17:54记忆 |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“廉洁政治”

    《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》,该纲领第五条明确提出了“厉行廉洁政治”。(浙江省档案馆供图)浙江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1944年拟定的《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(草案)》,这是抗战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留存下来的革命文物。该纲领明确提出“厉行

 «上一页   1   2   …   3   下一页»   共31条/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