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昭平县昭平镇河东路唐女士陪母亲就诊,心电图检查只花28元。唐女士说:“医院对65岁以上老人减免诊费,费用直线下降。”
该县纪委监委去年严查县中医医院院长黄某等严重违纪违法案,督促职能部门和医院以案为鉴、规范管理。唐女士说:“看病不再难、不再贵,和往年真不一样。”
为人民而战,让人民评价。自治区纪委监委以正风反腐为民惠民的坚定决心,聚焦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,持续推进“校园餐”、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、医药耗材采购、涉黑涉恶“五霸”等12个整治项目,持续办好15件民生实事,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。
全区坚持实干为要、创新为魂,用业绩说话、让人民评价,构建“抓市、盯县、联组、促乡、带村”工作格局,查改治一体推进,推动整治走深走实。去年4月以来,全区立案2.55万人,留置1657人,处分17371人,移送618人,挽损81.52亿元,返还群众财物21.25亿元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.76万个,办成实事1.72万件。
用心用情用力整治“校园餐”管理突出问题,守护学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
近年,苍梧县纪委监委始终关注学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通过深挖“案中案”线索,去年7月依法留置县教育局原局长徐某。经查,徐某帮助老板承揽全县中小学食材配送业务,放任企业以次充好,从中收受巨额好处费。
县纪委监委以办案破题开局,把民生痛点作为发力点,督促教育、卫健等部门和全县中小学开展以案促改,极大改善了“校园餐”,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称赞。
学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最是牵动人心。自治区纪委监委把整治“校园餐”问题摆在突出位置,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纠治学校管理责任空转、插手招投标收取回扣、贪污侵占膳食经费等问题1633个,处分1547人。
今年初,自治区纪委监委督促自治区教育、财政、市场监管、卫健等部门联合出台《广西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负面清单》,全面强化监管呵护学生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全区监督监管责任贯通,大力推动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、食材采购和配餐服务阳光运行、营养膳食补助和学生餐费资金规范管理,建立健全“校园餐”监督工作指引、食品安全和膳食管理负面清单等制度机制。
隆安县纪委监委督促教育部门牵头制定食堂结余款清退方案,清退299万余元,惠及近4万名学生。推动完善学校饭堂食品采购、验收、索证和登记管理等制度,提升学生膳食质量,降低学生就餐费用负担:中小学校早餐下降0.5至1元,晚餐下降2元左右,还增加一个荤菜。家长表示,学生吃得舒心,做家长的也放心。
在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下,全区中小学应退尽退,清退历届毕业生结余伙食费2.24亿元。试点推行“选餐制”,新增5662所学校供餐“由冷转热”,205万名学生吃上热饭菜。
整合监督力量整治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,助推乡村全面振兴
兴业县葵阳镇龙口村有一笔集体资金,村民反映:“这是糊涂账。”经核,该村私设账户坐收坐支,造成资金流失。在自治区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指导下,玉林市、兴业县纪委监委查明,村支书吴某伪造合同套取资金归个人使用,涉案金额200万元。
去年底,吴某被依法留置。县纪委监委督促开展以案促改,县有关部门和葵阳镇党委同向发力,健全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制度。龙口村规范使用集体资金发展种养合作社,村民得到实惠,发展劲头更足了。
自治区纪委监委统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,贯通巡视巡察监督、审计监督、财会监督、群众监督等,紧盯重点对象、重要事项、关键环节,深入整治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。
全区纠治挪用私分集体资金、滥用职权处置集体资源、贪污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2535个,处分2740人,追缴资金1.68亿元。推动整治“三资”清查不到位、监管不力、处置不规范等问题,完成1.5万个行政村资产清查,整改财务管理不规范村4537个,纠正违规合同4717份。
全区推动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线上交易,2024年线上交易875宗,成交额9.32亿元,实现资产增值、农民增收。藤县藤州镇白沙村富越水库,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招租,10年总租金由81.9万元提至138.6万元。
去年,自治区纪委监委聚焦守好全国人民的“糖罐子”,开展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发放不到位问题专项治理,推动12.1亿元补贴全部兑现到位,惠及蔗农(企)115万户(个)。
统筹当下改与长久立整治医药领域风腐顽疾,减轻群众就医负担
去年8月,贺州市纪委监委监督发现,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汤某利用职权通过医院药品、耗材采购回扣“吃老板”,利用专家处方权推荐使用高价药“吃患者”,非法收受巨额财物。
该市纪委监委推动以案促改,督促市卫健委党组扛牢责任,会同医保部门整改“靠医吃医”突出问题。全市卫健系统新出台制度163项,完善制度175个,组织1016家(次)医疗机构参加集中采购报量,推动集中带量采购节约医保基金3.88亿元,为群众减负1.66亿元。
风腐顽疾,群众深恶痛绝。自治区纪委监委推行纪委监委和职能部门“双专班”机制,会同卫健、医保等部门深入整治医药领域风腐顽疾,聚焦重点、纠建并举,彻查“靠医吃医”“靠药吃药”腐败。
北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唐某为他人在医药采购等方面提供帮助,收受巨额好处费。自治区纪委监委挂牌督办,用活“双专班”机制全面查清唐某问题。
全区整治医药领域风腐顽疾共立案2575人,处分1967人。纪检监察机关着眼于标本兼治,督促针对制度措施的短板弱项补齐强化,并从推动规范药品耗材挂网采购、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入手,加强医德医风建设。
自治区纪委监委推动医保部门将大用量药品及医用耗材,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围,全区集采药品由508种增至782种、集采耗材由52类增至79类,价格平均降幅达50%,累计为群众减轻医药负担超200亿元。督促医疗机构推行“一号管三天”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,受益群众1.25亿人次,减免费用1.68亿元。
采取超常措施整治涉黑涉恶“五霸”问题,提升群众安全感
近年,以陈某为首的涉黑团伙盘踞在合浦县公馆镇,霸占砂石场、海堤码头,侵占国有资产,持械寻衅滋事、敲诈勒索,罪行罄竹难书。该团伙去年落网,拒不交代背后的“伞网”。
对这件民愤极大、“见黑不见伞”的“硬骨头”,自治区纪委监委决战决胜,深化领导包联指导,对已移送起诉的陈某依法采取转留置措施,成功打开案件缺口,立案查处北海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杨某、合浦县公安局原副局长莫某等26人,留置6人。
纪检监察机关同步纠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,督促依法将海堤码头收归国有,收回村集体土地240余亩,惠及1.2万余人。打掉黑恶势力及其背后“保护伞”,码头工人扬眉吐气:“现在心里踏实多了!”
全区深入整治涉黑涉恶村霸、街霸、矿霸、沙霸、林霸“五霸”问题,自治区纪委监委会同政法委、公安部门创新建立“三专班”联合办案模式,强化监督、铁面执法,重拳打击“五霸”,严惩背后的腐败问题和“保护伞”。
全区运用领导包案、提级监督、片区协作等机制,强力突破一批“骨头案”。去年4月以来,全区打击涉黑涉恶犯罪组织103个,立案涉腐败和“保护伞”问题712人,留置109人。全区坚持系统施治、标本兼治,扎实推进整治涉黑涉恶“五霸”问题,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