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网络中国节·清明】清明祭扫应低碳与安全并重

    【打印正文】 日期:2024-04-02 16:08     来源:钦州日报    浏览:877    


■ 如何让祭扫活动既有寄托思念的仪式感,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?或可在低碳与安全这两个关键词上找答案

■ 无论是针对清明祭扫开展移风易俗行动,还是为此提供安全保障服务,广大乡村恐怕才是“重点领域”

■ 在尊重群众朴素情感与对清明祭扫进行“现代化”改造之间寻找结合点,其难度可想而知,而我们也只有知难而上这一条路可走了

随着清明节的到来,各地祭扫活动逐渐进入高峰期。作为这个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标志和主题,可以预见的是,祭扫活动将成为大家在清明小长假里的“主要活动”。如何让祭扫活动既有寄托思念的仪式感,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?或可在低碳与安全这两个关键词上找答案。

一年一度清明祭扫,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乡风民俗。扫墓祭祖、寄托哀思,以缅怀先人、敦亲睦族,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。不过,时代发展至今,绿色低碳理念引领生活新风尚,安全保障也成为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之一,即便是肃穆的清明祭扫也不可避免地被放在这两个“标尺”上衡量。近年来,呼吁文明低碳祭扫的声音越来越多,多地已颁布相关条例,以确保文明低碳祭扫落在实处,同时针对往年清明节期间易发、频发的安全问题,比如火灾事故、登山涉水发生险情等进行预防性宣传,以期将低碳与安全的现代理念融入清明祭扫活动中。这是美好的期待,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,不过这毕竟涉及清明祭扫这样的民俗传统,就不得不与移风易俗“挂钩”,这显然是不能一蹴而就的,考验着各地的社会治理能力。

今年清明,许多地方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。比如,各地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按照民政部的要求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移动客户端、网站等多种方式,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祭扫信息,方便公众选择出行时间“错峰祭扫”。有的则在公墓设置了多处便民服务点,放置小药箱和便民箱,可供使用的共享轮椅、共享雨伞扫码就可以免费使用;有的则提供鲜花,代替纸钱、香烛,引导群众低碳祭扫;有的还积极创新,引导群众将思念写在水溶纸上放入水中融化,用水流传递对逝者的思念之情。当然,这些措施大多出现在城市中,无论是针对清明祭扫开展移风易俗行动,还是为此提供安全保障服务,广大乡村恐怕才是“重点领域”。

每到清明节,不少人返乡祭祖,拖家带口,山长水远,交通安全保障尤为重要。而上山祭扫是颇费时间精力的“体力活”,加上很多人都是一年才踏足祭扫之地一次,很多时候其实对周围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熟悉,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威胁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故,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。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,传统的非低碳祭扫方式如今仍是农村地区的“主流”,一方面农村地区移风易俗的难点、堵点本就较多,另一方面清明祭扫作为重要的民俗传统,是人们心目中极其特殊的重要活动,推广低碳祭扫若不顾及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拿出行之有效的举措,仅靠呼吁倡导恐难以实现。从这个角度看,在尊重群众朴素情感与对清明祭扫进行“现代化”改造之间寻找结合点,其难度可想而知,而我们也只有知难而上这一条路可走了。

全力抓住低碳与安全这两个关键要点,具体而言,可以建设生态城市、美丽乡村等为抓手,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,在人们心中厚植绿色低碳理念。同时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,不断提高相关服务的普惠度和精细化,既提供低碳祭扫服务也提供安全保障服务,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。此外还要注重以创新实践突破一些“难点”,如研制可替代传统纸钱、香烛的电子纸钱、电子香烛,做到让群众心理上接受、行动上遵从,这样文明的低碳祭扫、安全祭扫才会蔚然成风。